內地的教育模式與澳門差異大

  一個特區大男孩從澳門遠赴北京學習,很快便感受到澳門人與內地人在教育上存有巨大的差異。一來是朋輩之間的壓力,剛到北大不久,陳佳慶發現身邊的同學在學習上表現得十分優秀,令中學時成績一直處於中上的他,頓時感覺自己的優勢與光環霎時黯淡起來。因朋輩間的學習能力差異,他開始變得急躁與焦慮,這也是他在北大裡受到最大衝擊的階段。內地的教育模式與澳門相比,學習強度高,而且在模式上更着重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並從高中時已開始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使內地同學的學習基礎較紥實

感覺到來自同齡人的壓力

  反觀澳門,在教學上缺少訓練學生研究及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陳佳慶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從沒有想像過一個與自己年齡相若的年輕人可以如此的努力和優秀。”那是去到北京的第三個月,大學的第一次期中考試,真正接受挑戰的第一次。他表示,在求學態度、能力和成績上明顯都感受到自己與內地同學的差別,在那段時間感受是最深的。在學習能力上,我們跟他們相差太遠了。

 

時間一長會變得脫軌

  聊到北京的飲食,陳佳慶說自己原本打算在北京好好地減肥瘦身,卻發現飯堂的菜式都是多肉少菜,連素食也重鹽、重油及重口味,對此,他笑言:“如果你想吃青菜,那麼一定是菜和肉同在;如果只有蔬菜,那便一定是重油鹽。原來的我不太喜歡吃辣,但在北京生活久了,現在已經習慣了。因為北大的『麻辣香鍋』很有名,味道也真的是不錯。”他談到在內地生活久了就習慣了那邊的文化,回到澳門和朋友們相聚一些的時候會有一點點“LAG機”,對不上頻率,因為兩地說話的習慣用語與“潮語”也完全不同,因此時間一長便變得與澳門朋友的脫軌。

澳門是一個很舒適的城市,它太溫馨了

  在北京適應得頗好的陳佳慶免不了萌生在內地發展的念頭,“澳門是一個很舒適的城市,它太溫馨了;而我現在是一個有幹勁的年紀。一個師兄說過『比起我是一個澳門人,我更加是一個地球人』,我不會用我的籍貫身分去局限自己的走向,哪裡有發展自我的地方我就去哪裡。”和以前的自己相比,陳佳慶謹慎地說自己現在沒那麼理想主義和天真,經歷了一些“血淋淋”的事情,知道了社會的運作機制與現實,看到了更多社會上的時事,而這些經歷都是自己的寶物,是自己以後用來改變社會的法寶。這兩年在北京的經驗積累也促進了陳佳慶在北京發展的想法。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