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每人不同的選擇,但定立目標後便要像狙擊手一樣緊盯不放

雖然沒有被清華大學經濟學專業錄取,而是被分到了工業工程專業(英文制)。沒錯,郭明喆從小就是模範生,學習成績優異,嚴格要求自己,不需要家長過分操心。在外人看來,他成功獲得清華的保送名額似乎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對自己的生活有着冷靜思考和清醒認知的郭明喆,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一直嚮往的經濟學專業。進入大學後,在認真完成工業工程專業課程之餘,他兼修經濟學學位課程。“在清華,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學子選擇了兼修雙學位吧。”在中國最頂尖的學府,這確實算不上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他說,“這裡優秀的人有很多,並且十分努力。”

據他介紹,一年選上21至22學分左右的課程是清華學子的常態,極個別在學業上有極高追求的學生會選上35至36學分的課程。郭明喆則平均每年選擇上28至29個學分的課程,既不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也不會讓自己過分鬆懈。他會留心將每年的課程數量安排均勻,避免出現有某一年特別忙、而某一年特別清閒的情況,在緊湊的學習中找到平衡點。學分選擇上的“平庸”並不能說明他是一個不夠努力的人,“我不是那種要兼顧所有人生選擇的人,我更傾向於專注做好一件事情,一旦確立目標,我會做足計劃,並全力以赴為之努力。”他堅說,金融便是他當前想要做好的那件事。

 

大一時參加軍訓

大學是培養反思批判、善用資源的慣性思維之地

儘管郭明喆早已明確將金融行業作為今後的奮鬥領域,但他並沒有因此忽略或者輕視工業工程專業的課程:“學習兩個專業的好處,就是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會習慣用兩種不同的思維和角度做分析,這樣思考問題會更有深度,同時也更具批判性。”郭明喆指這也是清華大學一直以來注重的教育理念,“可能我們是一個偏理科的高校,學術氛圍比較強調學生須言之有物,即你提出一個觀點,就必須要有論據支持,要做到有理有據,最起碼得自圓其說。這一點可能也是我們比北大略勝一籌的地方。”

不過他認為,總體來說清華的氛圍還是較偏向“科研性”,“清華的整個校園氛圍會推着你不斷往科研的道路上走,學校提供的科研資源和平台也是全國最好的,或許只有北大能與它媲美。”他續補充道,學校的各個專業課程內容均與時俱進,“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很多專業都開設了統計學方面的課程,教授大數據的相關知識。”郭明喆表示由於內地絕大部分新事物如新的手機應用程式、新型創業公司等會最先在北京或者上海登陸,清華的許多課程也會及時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做出調整。其次,清華的一些專業亦十分注重與國際接軌,“比如和我們工業工程系聯繫較緊密的經濟管理相關專業,就比較追求‘高大上’,會提供一些很難得的講座資源,如邀請Facebook創始人朱克伯格或者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等來清華開講座,並為學生預留座位等等。”

大學要盡可能地去嘗試、去經歷,然後在畢業之前找到今後想做的事情,可以是搞科研,可以是找工作,也可以是讀研,但一定要明確今後的目標。有些人窮極四年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看書上,到了畢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這是很可惜的。

參加“千人計劃”北京文創參訪團

Close Bitnami banner
Bitnami